近日,山东省开展了2024年研究生创新成果奖遴选工作,3522集团的新网站教工二支部党员生举正、张娜、刘永军、栾玉霞作为指导教师,指导研究生二、六、八支部研究生获评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成果奖3项,获奖成果的指导教师和第一申报人均为党员,标志着支部“围绕科研抓党建,夯实党建促科研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。
教工第二党支部生举正教授、华熙唐安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郭学平研究员指导,研究生第六党支部曹雅琳、邓建群、王钰佳(2024届博士毕业生)作为申报人的《糖胺聚糖合成元件的开发及其微生物细胞合成与应用》成果荣获山东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奖(专业学位)。该项目通过深入挖掘与改造获得新型高效的糖胺聚糖N-乙酰氨基葡萄糖基转移酶,有效解决糖胺聚糖合成酶元件开发瓶颈问题(Nature Communications, 2024, 15: 3755);首次合成工程底物UDP-GlcNDFA,设计一种化学演化策略用于多种复杂糖链的化学酶法合成(Organic Letters, 2024, 26: 7739-7743);通过建立新的微生物细胞合成路径,研究并验证微生物合成糖胺聚糖在药物开发及细胞、动物体内可视化成像中的潜在价值(Science Advances, 2023, 9: eade4770),相关技术及专利以200万元向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技术转让,现已实现规模化制备并上市销售。

图1高热稳定性N-硫酸基转移酶的定向进化路径示意图
教工第二党支部张娜、刘永军教授指导,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刘金虎、袁诗俊作为申报人的《克服基质屏障的抗肿瘤创新药物递送系统设计》成果荣获山东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奖(学术学位)。该项目利用内源性免疫细胞浸润、外泌体物质传递途径以及原位凝胶给药的手段,实现抗肿瘤药物高效递送。首创膜修饰型巨噬细胞制剂,将巨噬细胞固有肿瘤趋向性与靶向因子结合,实现肿瘤深层渗透(Nature Communications,2024, 15: 8203);设计外泌体诱导型纳米制剂,首次证实诱导基质细胞分泌载药外泌体可以提高药物递送效率(ACS Nano,2023, 17: 13611-13626);首次构建DC细胞亚型调控型肿瘤原位凝胶制剂,突破基质屏障,显著提高肿瘤疫苗效果(Advanced Science,2024,11: 2305832)。

图2巨噬细胞制剂促进特异性吞噬肿瘤细胞并产生药物外泌体示意图
教工第二党支部栾玉霞教授、姜悦副教授指导,研究生第八党支部张荻、江泽宇、李倩(2024届博士毕业生)作为申报人的《基于免疫细胞异质性的肿瘤靶向干预策略的研究》成果荣获山东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奖(学术学位)。该项目围绕肿瘤治疗中免疫细胞异质性难题,结合不同肿瘤独特的病理生理特点,针对性提出肿瘤免疫细胞靶向干预策略,为临床抗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。具体地,首次提出“双弹头”纳米导弹策略实现胰腺癌T细胞的高效浸润,增强抗肿瘤免疫效果(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, 2024, 34: 3515447);深入探索基于B7-H4检查点的纳米药物联合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调控策略,实现对三阴性乳腺癌的高效治疗(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, 2023, 33: 2307756);创新构建基于工程化巨噬细胞囊泡的水凝胶,有效抑制腹腔转移肿瘤的进展(ACS Nano, 2023, 17: 10376-10392)。

图3“双弹头”纳米导弹提高胰腺癌免疫治疗效果示意图
近年来,35222葡京集团高度重视研究生党建工作,着力打造“党建+科研”相互促进的研究型党支部,不断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,推进研究生教育模式综合改革。本次获奖的张荻同志曾获得第三批全国高校“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”,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与研究生第八党支部长期围绕“党团班所协同育人,学行悟察共谋发展”加强支部建设,曾获得3522集团的新网站优秀基层党组织活动课题结项一等奖。学院将继续强化党建引领,遵循教育规律办好研究生教育,持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,为学校“双一流”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。